高端认证驱动新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4-10

撰稿人:徐立

一、企业简介

山东玉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2.6亿元,是一家专业致力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产品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储能领域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钠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储能、低速电动车方面。

公司建有山东省二次电池和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石墨烯工程实验室、山东省工业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公司5亿瓦时/年石墨烯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年可生产40Ah、50Ah等型号的方形铝壳锂离子电池,2023年通过产业升级技术改造,新增100Ah电池生产线,年总产能可达到1.2G瓦时。产品主要销往深圳、杭州、天津以及江西、湖南等省市和地区,部分产品销往美国、德国、墨西哥等国家。经过多年研发的钠离子电池已进入产业化阶段,2021年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在英国等国家销售应用,2024年新增一条钠离子电池生产线,目前已经投产,主要生产70Ah、210Ah方形铝壳电芯。

凭借领先的研发能力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公司2025年3月成功通过“泰山品质”认证,成为山东省新能源行业的标杆企业,为全省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

一是质量认证与产业升级的双向赋能。以IATF16949+ISO9001双体系为基础,实现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大于180Wh/kg,循环寿命超8000次等关键技术指标行业领先,“泰山品质”认证成为企业突破中高端市场的通行证。建立覆盖原材料(如ICP光谱仪检测)→生产(如X-ray在线监测)→成品(如UL1642认证)的全链条质控体系,不良品率下降3%。

二是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的良性循环。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比9%,形成“专利池(116项)→标准(14项企业标准)→奖项(省科技进步奖)”的成果转化路径;钠离子电池-40℃低温技术突破填补高寒地区应用空白,4C快充技术达92%容量保持率。

二、经验做法

(一)智能制造"三化融合"

一是生产过程自动化。年产12亿瓦时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和年产20亿瓦时动力及储能电池系统生产线,采用日本东丽涂布机(涂布精度3um、面密度±0.3克)、全自动极片分切机、自动激光焊接系统、方形电池化成分容全自动物流线、自动包膜机等自动化设备,生产流程稳定、可控,被认定为“山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二是生产过程数字化。引入MES系统,完成原材料到料日期、报检日期、检验日期、批次号、保质期等相关信息的整合,同时MES系统的应用贯穿锂电池制备的整个过程,对过程中产品信息、设备编号、关键参数和产品特性等进行收集、绑定,实现电池全过程记录和追溯功能,能够有效辅助制程过程或产品售后问题的分析及异常品的识别等工作。被认定为“山东省第一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

三是生产过程绿色化。积极推广绿色制造技术,采用环保材料和清洁能源,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排放。同时,加强NMP(回收率99.3%)、生产物料、包装物料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工作,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二)质量基础设施"双轮驱动"

1、高标准硬件投入

配备Mastersizer 3000 粒度仪、JW-BK400 比表面积分析仪、NOVA 2000e 比表面积分析仪、DV-3TLV粘度计、万通831KFC水分测试仪、S230电导率测试仪、MB-45卤素水分仪、WS-3000微量水分测试仪、CT2001A蓝电电池测试系统、ICP-2060T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BT-303振实密度仪等国内外先进的原材料检测检验仪器。

建立十万级标准净化车间,匀浆、极片和芯包制备工序恒温、低湿环境,配备1万高斯的除磁装置,对生产过程中的异物、水分和磁性物质进行有效管控。购置流变仪、粘度计、细度剂、卤素水分测试仪,精密电子天平、β射线在线面密度测量仪、CCD视角系统、二次元、赛默飞测厚仪、X-ray检测仪、氦检机、化成分容测试柜等先进检测设备,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全面的监控,保证产品质量。

2、全方位软件构建

积极利用“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与 “北京九鼎国联认证有限公司”、“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等质量检测认证机构、标准化组织合作,这些平台为企业提供了标准研制与推广、认证等服务,通过了IATF 16949、ISO 9001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美国UL广州美华分公司”、“TUV德国莱因”、“深圳天溯”、“青岛中测”、“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济宁质量计量检验检测研究院”等检验检测机构合作,建立完善的检验检测体系,获得CCC认证、UL1642、UL1973、IEC62619、强制检验、ROHS、CB测试证书等多项国内外认证。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产品保障。

(三)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明确产品目标市场和用户群体,主要应用于家庭/商业储能、新能源储能电站、基站电源/储能等领域,依托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不断优化产品功能设计。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共同进行技术攻关。与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共享资源,协同创新。

通过深入分析和测试不同材料的性能,优化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辅料等材料选择和配方设计,提高电池性能和稳定性。针对涂布不均匀、压实密度不适宜等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改进涂布工艺、调整压实密度和卷绕张力等生产工艺,有效提高了电池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比9%,拥有11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4项。持续投入研发,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等关键性能指标,开发出高能量、长循环密度磷酸铁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大于180Wh/kg,循环寿命超8000次,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钠离子电池在低温性能和快充技术上取得突破,良好的低温性能适合高寒地区的应用,适用温度拓宽在 -40~80℃,4C倍率下充电,容量保持率在95%以上,15分钟能充电92%;6C倍率下放电,容量保持率在99%以上;常温1C/1C循环6000周,容量保持率>80%。通过全部安全测试项。

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现行有效企业标准14项,包括电池材料、单体电池、石墨烯等系列产品。通过制定和实施高标准,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还加强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对接和转化,推动产品国际化进程。

三、工作成效

通过认证树立“玉皇新能源泰山品质”的高端品牌形象,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的质量背书,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商业价值,为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经济效益:认证直接拉动商业价值提升

1、市场竞争力增强。通过UL1973、IEC62619等国际认证,2025年海外储能订单同比增长50%。

2、供应链增值。认证将倒逼供应商升级质量体系,提升原材料批次合格率,减少采购纠纷。

(二)社会效益:认证赋能行业与民生

1、就业与产业带动。认证推动产能扩张,新增就业40人,其中技术岗位占比60%。带动本地锂电材料、装备制造等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2、公共安全提升。通过UL1642安全认证的电池产品,应用于储能,实现“零安全事故”。

3、消费者权益保障。产品包装嵌入质量溯源二维码,消费者可查询生产批次、循环寿命等数据,投诉率下降2%。

(三)可持续性:绿色认证驱动长期价值

1、环境效益。NMP溶剂回收率99.3%,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

2、技术可持续性。形成“研发-认证-市场”闭环。“石墨烯的宏量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高性能(碳、锗)基负极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及应用”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石墨烯技术荣获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优秀项目奖,电池材料技术荣获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二等奖,钠离子技术荣获菏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2017年连续荣获菏泽市专利技术一等奖。




山东玉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Shandong YuHuang New Energy Techology Co.,Ltd
    © 2012-2024 山东玉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鲁ICP备17034910号-1隐私声明
    技术支持:千合网络